业界动态
浏览人次:442人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23日
谈混凝土耐久性离不开环境对其的影响,不同的环境下,延长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各不相同。与其他环境相比,海水环境最大的特点是含有氯盐。在这种环境下,氯离子很容易渗透进混凝土中,引起结构破坏、功能降低,甚至影响建筑工程使用安全。因此,在海水环境下,如何减少氯离子对混凝土的影响、如何在海水环境下提高混凝土耐久性是行业一直关注的问题。“在海洋环境下,混凝土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避免因海水环境氯盐腐蚀而导致结构过早破坏,最大限度延长结构使用寿命,即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王胜年指出,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混凝土耐久性技术快速发展。一是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海水环境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基础理论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如原材料组成等自身因素外,考虑潮汐影响、环境温湿度影响、荷载和环境多因素耦合影响的混凝土劣化机理、结构性能退化规律、耐久性时变演化过程等,为混凝土耐久性技术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二是在海水环境混凝土结构综合防护技术上,研究开发了大量新材料和新技术。如海工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表面涂层、硅烷及环氧涂层钢筋等一系列附加防腐蚀措施等。此外,还有掺入混凝土中可以提高混凝土密实性和抗氯离子渗透性的无机型抗侵蚀增强剂和憎水型抗侵蚀抑制剂;掺入混凝土可以延缓钢筋锈蚀的醇胺类复合阻锈剂;可以代替普通钢筋的耐蚀钢、不锈钢钢筋和FRP筋;混凝土结构抗裂材料和技术;防腐和耐候性更好的氟碳、聚硅氧烷、石墨烯防腐涂料,以及聚合物包覆材料等。三是在海水环境在役混凝土结构的维护技术上也取得了突破,除对海水环境混凝土结构材料、结构性能退化规律开展大量研究取得的成果外,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提升和结构延寿方面,也取得了不少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如可以实时掌握实体混凝土结构内氯盐侵蚀情况的传感器、耐久性在线监测技术;在役结构耐久性检测和寿命评估技术;延寿效果显著的电化学维修技术,如电化学脱盐、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等。“统计数据表明,我国20世纪80年代前兴建的海港高桩码头和沿海桥梁耐久性寿命普遍不足30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根据对2000年以后建成的工程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工程结构寿命基本上都能达到50年以上甚至百年,而且耐久性技术进步、标准提高、设计施工技术提升,表明我们已具备建造百年及以上沿海(跨海)工程的技术条件和能力。”原文链接:https://www.ccpa.com.cn/site/content/11577.html
|